2022年以来,钠离子电池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实质性的进展,包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参数上均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产品性能基本可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具备市场化推广的基础。截至目前,已有2GWh钠离子电池量产线落地,钠离子电池示范应用已进入两轮车、5G基站、储能电站、A00电动车等领域。EVTank预计在2023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13.5GWh的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
在此背景下,4月26日,艾邦于苏州知音温德姆酒店举办了2023钠电池产业发展技术论坛,共13个专业议题,此次论坛在各位嘉宾、赞助商、与会者以及艾邦工作人员的配合支持下获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们就从演讲嘉宾议题分享、展台风采、现场互动及特写这三个方面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届会议精彩时刻。
一、演讲嘉宾议题分享
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与锂离子电池相同,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组成,正负极之间由隔膜隔开以防止短路,电解液负责充放电的时候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传导,集流体则起到收集和传输电子的作用。



3. “基于聚阴离子材料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 贲安能源 侯肖瑞 研发总监
电池的安全隐患是目前制约储能电池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电池的安全性很大取决于电解质,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需在电解质方面实现革新突破,基于水系和固态电解质体系的储能电池具有本质安全性。水系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电力储能技术。

贲安能源是一家从事水系钠盐电池研发及生产制造、提供水系钠盐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跨国型高科技企业。公司下属太仓中科赛诺与上海勘测设计院签署了水系钠盐电池储能系统的供货协议。另外,贲安能源2GWh规模钠离子储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已在贵州正式启动。

国科炭美团队探索了不同生物质、沥青基、煤基等前驱体制备硬炭工艺,揭示了从原料向无机炭材料转变过程中分子结构的演变机制,探究材料中碳原子高温重排及晶体演变机制,并进一步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储能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前期研究基础为硬炭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共性科学依据,可以快速推动硬炭的产业化。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比容量和效率较高等优点,较为符合规模化储能应用要求,在提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接入能力、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和电能质量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6. “钠电池电解液的研究与开发” 法恩莱特 王亚洲 技术副总监
法恩莱特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拥有湖南长沙、河南焦作、安徽安庆、广西柳州等多个生产基地。公司依托龙蟠科技、多氟多、小米等战略股东,产品布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及核心添加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全球绿色能源应用、能源存储提供解决方案。

会上,法恩莱特高级工程师孔东波针对传统电解液SEI溶解严重的问题,从三个电解液设计原则,来尽量减少 SEI 溶解。1、选择低极性溶剂可用于减小 SEI 溶解度。2、通过调节盐种类和溶剂/盐摩尔比来控制Na+溶剂化结构,以减少游离溶剂的量,从而降低 SEI 组分的溶剂化能力。3、通过溶剂化结构修饰来使得更多的盐在负极上分解,从而衍生出更多不溶性的组分。




9. “维科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进展” 维科技术 杜晨树 研究院院长
维科技术于1998年上交所上市,为移动智能产品提供最好的电池产品体验,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好的电池供应商和二次能源电池整体解决方案专家,拥有东莞、宁波、南昌三家电芯工厂,电芯年产量超过 1亿颗。


10.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及产业化” 星恒电源 王叶云 电芯工程师
星恒电源成立于2003年,拥有以锰系多元复合锂为核心的多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是国内知名的动力锂电池高新技术企业。星恒已开展全球化产业布局,拥有苏州、滁州、盐城(规划中)三大生产基地,欧洲、印度两大子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商用三轮车、低速四轮车、通信储能等新能源领域。
星恒电源是从2020年开始做钠电池的预研工作,当时主要聚焦于钠电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也初步制备了一些电芯。在2020年到2021年结合公司的产品做一些定向的开发,包括产品的试制、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的测试。2022年,在工艺放量验证上面,星恒电源证实钠电池可以锂电产共产线。
11. “集流体铝箔技术迭代” 鼎胜新材 王昭浪 技术质量总监
锂离子电池采用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使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因为铝箔在低电位下易于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而铝箔与钠的合金化反应并不明显,因此钠离子电池在正负极都可以使用铝箔,钠离子电池对铝箔的需求较锂电池翻倍,在远期将大幅拉动电池铝箔需求。
预计 2025 年全球电池铝箔的需求约 100 万吨,其中动力锂电池对电池铝箔用量为 71.5 万吨;储能锂电池领域电池铝箔用量为 17.4 万吨;消费锂电池领域电池铝箔用量为 6.5 万吨;2025 年钠离子电池对电池铝箔的需求为 4.2 万吨。

工业生产中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是企业生存的核心要素,常规釜式反应工艺路线中,设备、场地投入大,装料、卸料等辅助操作耗时、过程不连续,人工需求量大,对反应过程的控制能力差,产品的粒径分布难以控制,导致其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如何缩短流程、稳定工艺、高效的制备出性能稳定可控的材料,是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卡脖子”难题。
会上,深圳吉美瑞技术总监万军喜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过程强化技术,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四位一体,接着介绍了过程强化连续流装备的研制,之后列举了一个案例,过程强化连续流生产纳米磷酸铁的实践。
13. “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研究进展” 西南科技大学 万琦 副教授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以软碳,硬碳、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为主,由于硬碳材料具备储钠比容量较高、储钠电压较低、循环性能较好等诸多优势,所以硬碳产业化进展较快。硬碳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低的电极电位和首圈库伦效率及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等。
会上,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万琦首先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优势,市场需求,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硬碳储钠机理,最后介绍了团队在硬碳负极材料方面,从基础研究到规模化制备的研究进展。
二、 展台风采
1. 密友集团有限公司
2. 苏州纽姆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3. 合肥费舍罗热工装备有限公司
4. 上海琥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
三、 现场互动与特写








感谢以下企业对论坛的大力支持
中信建投证券 |
星源材质 |
浙江青钠 |
笙威工程技术 |
贲安能源 |
维科技术 |
国科炭美 戴 |
星恒电源 |
广东工业大学 |
深圳吉美瑞 |
法恩莱特 |
西南科技大学 |
上海琥崧智能 |
密友集团 |
成都川大技术 |
苏州纽姆特 |
合肥费舍罗 |
苏州优锆纳米 |
鼎胜新材 |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钠电网):热烈庆祝2023钠电池产业发展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