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国科炭美受邀参加2023钠电池产业发展技术论坛,高级产品经理戴丽琴发表《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研究及产业化》演讲。国科炭美团队探索了不同前驱体制备硬炭工艺,揭示了从原料向无机炭材料转变过程中分子结构的演变机制,探究材料中碳原子高温重排及晶体演变机制,并进一步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储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前期研究基础为硬炭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共性科学依据,可以快速推动硬炭产业化。

 

1

储能炭材料发展概述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储能炭材料。万物都离不开碳元素,以碳原子为起点,通过碳原子的不同杂化,可以构筑形态万千的炭材料,例如石墨烯、富勒烯、金刚石等。

 

通过选择不同的含碳前驱体,比如矿物质(沥青、煤等)、生物质(椰壳、淀粉等)、高分子(树脂等),采取不同的制备工艺,可以获得碳纤维、特种石墨、储能炭、多孔炭,还有纳米炭等不同类型的炭材料,进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储能炭材料主要包括石墨、软炭、硬炭等,其中硬炭与石墨、软炭的结构截然不同。对于软炭或石墨,有序度相对较高,硬炭则是短程有序、长程无序,这种差异主要由前驱体的性质决定。正是这种结构差异,决定了材料在储能领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细分应用场景。

 

硬炭的市场,一方面它是钠电负极的刚需材料,这是商业化石墨负极无法取代的;另一方面,硬炭也是锂电负极的迭代材料,因为它有很好的快充低温性能,而且储锂容量很高。

 

国科炭美--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研究及产业化

 

钠电是一种新兴储能器件,钠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正极、负极、隔膜、电芯、辅材等全产业链共同推动。其中,负极材料是限制钠电产业化的关键瓶颈,这是由于硬炭与石墨的结构完全不同,无法参考石墨的制备工艺,所以硬炭其实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钠电领域的硬炭大概需求量是10万吨左右,对应的市场规模是 63 亿元左右。

 

2

煤化所硬炭基础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介绍煤化所在硬炭负极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团队于2017年开始硬炭研发,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不同有机原料到无机硬炭的热化学转变过程;孔隙、微晶及表面化学的调控;储钠机制及失效机制分析。以上研究工作为硬炭的快速迭代升级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前驱体是制备硬炭最关键的技术壁垒。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生物质,这是目前大多数商业硬炭使用的前驱体。生物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结构上有很多活性基团,容易进行调控,缺点是收率低。随着硬炭需求旺盛,如何保证生物质原料供应链可靠稳定,这是一个挑战。第二类是矿物系,例如煤、沥青等。矿物系原料具有天然的稠环芳烃结构,碳收率较高,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但是矿物基硬炭制备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形成软炭,因此需要对原料进行调控。第三类是树脂类,结构易调控,但成本较高。不同原料因其结构不同,制备硬炭的工艺也有所不同,目前团队正在建立前驱体数据库,能够为硬炭开发过程中原料选择和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团队研究发现,前驱体的氧含量对硬炭孔结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储钠性能。通过对氧含量调控,生物基硬炭可逆容量可以达到369mAh/g,首效82.5%,首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及性的闭孔对硬炭结构调控更重要。矿物基硬炭可逆容量可以达到300mAh/g以上,团队目前正在开发更高容量的矿物硬炭。

 

国科炭美--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研究及产业化

 

3

国科炭美硬炭产业化进展

 

国科炭美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成果转化企业,于2022年12月1日成立,注册地址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硬炭等碳基储能材料。公司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先进炭材料企业,使命是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可信赖的炭材料解决方案。

 

国科炭美目前正在开发锂电及钠电池用硬炭材料,其中钠电硬炭产品在研3款,第一代产品:GHC-A300,常规型;第二代产品:GHC-C300,低成本型(高压实);第三代产品:GHC-A330,高容量型。目前产品已送往多家用户进行评测,计划2023年底完成千吨线建设并投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钠电网):国科炭美--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研究及产业化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钠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包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大家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