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规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与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储能政策,在《十二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中都有提到,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储能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产业,涵盖范围包括智能电网、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电动车、通信电源、电子产业、军工产品多领域。新型电力产业具有安全可靠性、环境友好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对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2020年美国能源部杜宇电池研究计划的布局中明确将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的发展体系;欧盟储能计划“电池2030”将钠离子电池列在非锂离子电池体系的首位;“地平线2020研究和创新计划”将钠离子材料作为制造用于非汽车应用耐久电池的核心组件重点发展项目。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
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储量丰富成本低、兼容现有的锂电设备、集流体均为铝箔、双极性电池、钠离子溶剂化能低、低盐浓度电解液、高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
钠离子电池成本与锂离子电池成本对比,钠离子材料成本降低30-40%。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为硬碳、软碳、复合碳等无定形碳材料。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为硬碳、软碳、复合碳等无定形碳材料。硬碳又称为难石墨化材料,是指在2500℃以上的高温下也难以石墨化,一般在500-1200℃范围内热处理得到,常见的硬碳材料有树脂碳、碳黑等。软碳又称为易石墨化碳,是指在2500℃以上的高温下能石墨化的无定形碳,常见的软碳材料有石油焦、针状焦、碳纤维等。
硬碳相较于石墨储钠能力更强,因其由任意相互交错的短程有序碳层堆积而成,碳层间形成了较多缺陷和微孔,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碳层间距。硬碳由于具有较低的嵌钠平台与较高的比容量,且来源丰富,预计未来将成为代替石墨的新选择,尤其是在冷启动和快速充电时更明显。
当前硬碳负极材料主要包括树脂碳类、有机聚合物热解碳类、炭黑类、生物质碳类。当下技术较为成熟、处于领先地位的硬碳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
当前市场日本硬碳材料生产企业与中国硬碳材料生产企业简介。
日本住友电木株式会社硬碳简介,该硬碳属于耐热性和阻燃性很高的酚醛树脂,用于高输出用锂离子充电电池、钠离子电池负极。具有粒径数um,结晶间距约为4埃,大于石墨的3.4埃,凝固后作为负极使用时,便于锂/钠离子进出,在低温环境与石墨相比,可将单元电阻减低20-30%。但存在着放电电压容量变化大,首次充放电效率低于石墨化碳等问题;预计发展方向在掺杂/包覆改性、孔径/石墨化等结构优化。
由吴羽电池材料株式会社生产的硬碳材料结晶微小。Li+/Na可嵌入的Edge Site遍布粒子内部,石墨材料因其高度结晶性,Edge Site较少,Li+/Na可嵌入的部位较少。
JFE化工株式会社利用专有技术从煤焦油制造的硬碳。具有比石墨更出色的输出与耐久性,拥有适合混合动力汽车等环保车性能,可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锂离子电容器、钠离子电池等负极材料、炭素·树脂复合材料的填充物。
贝特瑞快充硬碳,BHC系列为采用植物原料制备的硬碳,具有优异低温、倍率、循环及安全方面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启停电源及钠离子电池等。
SIBs硬碳负极储钠机理主要分为“嵌入-孔填式”机制、“吸附-嵌入”机制、“吸附-嵌入-孔填充”机制、“吸附-嵌入-钠析出”机制。硬碳材料不同微观结构对储钠机理有影响。
SIBs硬碳负极材料前驱体材料主要分为生物质前驱体、糖类前驱体、合成树脂前驱体、沥青前驱体四种。
硬碳负极功能化设计与性能结构调控,结构工程主要为离子扩散路径调控;缺陷工程为电子结构调控、表面工程为物理化学性质调控、预钠化。
结构工程-离子扩散路径调控主要采用形貌结构设计与孔调控。
缺陷工程-电子结构调控主要分为单原子掺杂与多重杂原子掺杂。
表面工程-物理化学性质调控主要分为表面氧官能团功能化与包覆/复合。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钠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包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大家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